
28年前,他是一名国有企业职工,在国有企业改革大背景下,他与济南市市中区石崮村签订了一份“承包四荒”协议,开启了艰苦的创业之路。28年来,他砥砺前行,先后创建济南市石崮都市农业生态园(大石崮森林公园)、济南八方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累计投资3.5亿元,绿化荒山近3500亩,植树近40万株。28年来,他勇于担当,先后带动周边村民100余户、300多人就业。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奖章”、“国土绿化贡献奖”、“山东省劳动模范”、新华网年度“感动山东十大人物”等荣誉。2021年当选济南市市中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不忘初心,永记“来时路” 28年前的石崮山,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山,条件极为艰苦,在山上种树,没法山上山下的来回跑,吃饭是当时面临的一个难题,一把面条、一瓶酱油,就能撑两三天。为了种好树,于禄海和妻子没少“吃苦”,夏天烈日晒,冬天北风吹,面对艰苦环境,他始终坚信:万事开头难,有敢于战胜艰难险阻的决心,就一定能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有所作为。 开荒起初,种的树苗经常被村民放的羊吃掉,为了做通乡亲们的工作,他想法设法让村民把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带来的好处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要在这里扎根,就必须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当地村民打成一片。那时候,只要有些经营收入,于禄海就赶紧地“干点好事”去,除了让当地老百姓免费进园子,于禄海还经常给他们发米、发油......求差异、谋特色,在于禄海带领下,园区走出了一条景区特色发展、带动致富的宽路子,一条经济与生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好路子。 牢记嘱托,坚定“当下路” 一晃二十多年,石崮寨曾经的尘土路已经变成精心修葺的水泥小道,曾经荒芜的“石头山”不经意间早已草木葳蕤。既有雪松、侧柏等水保林,又有桃、杏、枣等经济树种,还有合欢、五角枫等观赏树种。建设蔬菜、食用菌大棚7座近30亩,产品通过国家绿色蔬菜认证。山上郁郁葱葱,树木错落有致,荒山披上“绿装”,森林覆盖率高达96%以上。 在园区自身发展的同时他一直没有忘记身边的乡亲们,联合景区周边的石匣村、石崮村、崔家村、朱家村、西董家村、宅科村等11个村与大石崮森林公园一起组建了“11+1”乡村振兴联合体,通过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的组织引领作用,合力打造全域旅游生态区。创建了由区直部门、规划设计专家、街道办事处、经营主体等单位参加的乡村振兴研讨会机制,通过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实现资源共享、使命共担、发展共赢。着力构建“党建引领+绿色产业”的发展新格局,采取入股、园中园等形式每年为邻近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于禄海28年来用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周边村民,在大家的心里埋下了绿色发展的种子。2021年市中区人大换届选举中于禄海被大家一致推选为代表候选人并成功当选济南市市中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勇担责任,迈进“致富路” 于禄海作为地区人大代表,他深知,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路上,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事业,以实干精神促进乡村振兴。他将乡村振兴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用热忱践行“三农”情怀,用实干助力乡村振兴,用行动支持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通过发挥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群众切实有效地组织起来、动员起来、行动起来,带领群众一块走上绿色农业发展的康庄大道。 于禄海作为地区人大代表,他心系百姓,连续多年为石崮沟村困难群众村民送油、送面,捐款捐物;为退役军人等群体提供免门票等优惠服务达30万人次,超千万余元。园区让村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民营企业的坚实力量。于禄海始终秉持“无论企业发展到哪里,都要造福一方百姓,绝不能做损害百姓利益的事情”的信念,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园区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多点发力,积极培育区域农产品优势主导产业,带动景区周边休闲采摘、特色美食、生态养殖、精品民宿等旅游配套项目。园区为周边村民提供农产品售卖展位40余处,带动开设农家乐、小吃摊等20余家,草莓、林果等特色采摘体验园9个。吸纳老年人和残疾人进入园区工作,帮助脱贫群众实现稳定就业。 于禄海将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党建为引领,以生态修复为根基,乡村振兴为己任,文旅融合为主导,共谋发展为目标,肩负新时代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为实现农村全面振兴、建设绿而美、强而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撰稿人:董延广 审核人:李洋)
|